據梧州市交警支隊統計,2013年桂粵兩地的“摩托大軍”曾達到高峰值30萬輛之多。
今年春運,摩托大軍的數量預計降至3萬輛左右。7年間,“摩托大軍”銳減至高峰時期的10%。
1月16日,距離除夕還有一個星期。在廣西梧州南高鐵站站長賴鑫睿看來,離車站不遠處龍圩“大轉盤”的“摩托大軍”也該熱鬧了。
“早幾年的時候,從梧州市區西江橋到‘大轉盤’七八公裡遠這段路,這個時候‘摩托大軍’早把路塞滿了,大概會持續一個星期,從白天一直熱鬧到淩晨一兩點。”賴鑫睿對《工人日報》記者說道。
以往如過江之鲫的“摩托大軍”,讓他口中的“大轉盤”亂成了一鍋粥,當地市政部門不得不将之改為通行效率更高的十字路口。但從2015年開始,“大轉盤”的摩托車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則是越來越多挂着“粵”字車牌的家用小汽車。
“今年好像比去年還少,摩托大軍去哪了?”賴鑫睿有着和記者一樣的疑問。
“大軍”變為三五“散兵”
“摩托大軍”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春運,因當時全國交通設施尚未完善,公路、鐵路等交通方式運能還未能很好地滿足老百姓返鄉出行需求,甚至在一定程度存在“一票難求”的窘境。随着網絡聊天工具興起,許多在珠三角的務工人員開始三五成群,結伴回廣西、貴州、雲南、湖南、重慶等老家過年,終彙成了“大軍”。2008年春運,“大軍”第一次吸引了媒體的關注,便有了如今賴鑫睿口中的“摩托大軍”。據廣東省交通部門統計,高峰時返回各省區的“摩托大軍”規模超過100萬人,成為我國南方特有的春運圖景。
廣西曆來是勞務輸出大省,每年赴粵務工人員達700萬。而梧州作為廣西的“東大門”,則是務工人員赴粵返桂的必經之地。據梧州市交警支隊統計,2013年桂粵兩地的“摩托大軍”曾達到高峰值30萬輛之多。
“今年春運,摩托大軍的數量預計降至3萬輛左右。務工人員摩托車後面的行李除了些年貨,其他的大包小包越來越少了。一問他們,都說老家啥都能買,沒必要帶了。”梧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管所教導員鄒丹對記者說道。
今年是鄒丹堅守春運服務一線的第九年,每年她都會和同事一起,在“摩托大軍”經過的國道為務工人員設立休息點。在她工作崗位上可觀察發現,摩托大軍确實變成三五“散兵”了。
多因素讓“摩托大軍”逐年減少
記者梳理媒體近年來報道發現,桂粵兩地間“摩托大軍”逐漸減少的“拐點”發生在2015年,原因則是随着高鐵、城軌、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尤其是聯通桂粵兩省區的南廣線、貴廣線全線開通運營,為“摩托大軍”提供了更多的春運出行選擇。
“今年春運期間,南廣線、貴廣線兩條高鐵線路共計開行列車190對,單向運能達16.2萬人次,運力投入創曆史之最。”中國鐵路南甯局集團公司客運部主任麻寒松介紹道。
密集開行的動車組奔馳在桂粵兩地間,讓越來越多的在粵務工“摩托大軍”選擇乘坐動車返鄉過年。老家在百色田陽的務工人員黃保蕊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37歲啦!都在廣東打拼20多年了。今年第一次坐上免費的動車回家,能不高興嗎!”1月16日當天,在廣州南開往百色的D3786次列車上,黃保蕊坐在靠近過道座椅上邊剝花生邊笑嘻嘻地對記者說道。這趟列車是廣西、廣東兩省區總工會聯合鐵路部門,專門為已建檔立卡的貧困務工人員組織開行的愛心專列,讓694名貧困務工人員免費乘坐動車返鄉過年。
2000年至2015年,15年間,黃保蕊便是和鄰村的表叔一行幾人“搭夥”,一起騎摩托車往返百色至廣東佛山間。
“1000多公裡,跑一趟就要17個多小時。好冷的,手腳都冰凍了。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春運那次,天下着毛毛雨。有個老鄉都快回到村裡了,一個不小心就把摩托車開進田地裡了,還好他隻是磕了點小傷。”黃保蕊回憶說。
最初赴粵務工,黃保蕊一行先是選擇乘坐大巴車,但大巴車需要一天一夜才能到達目的地,票源不僅相對緊張,票價還貴。黃保蕊這才開始和其他務工人員一樣,騎摩托車返鄉、外出。兩個多星期前,他在“百色市人民政府駐廣州辦事處”微信公衆号看到了愛心專列開行的消息,立即按照通知要求把自己的身份證、相關證明材料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百色市總工會工作人員,當天在廣州南便拿到了回家的動車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