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紀錄片導演約翰·皮爾格的新作《即将到來的對華戰争》在英國上映。他說:我花了兩年時間拍攝紀錄片《即将到來的對華戰争》(The Coming War on China),影片展示了實實在在的證據,它告訴我們:談論核戰争并非隻是捕風捉影,核大戰的确是可能發生的。美國正在進行細緻的軍事準備,其規模自二戰結束以來前所未有。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周四在推特上表示,美國需要大幅度加強核能力直至全球對核武器有清晰的認識。
随後,特朗普過渡團隊的公關經理Jason Miller對特朗普在推特上傳遞的信息解釋道:"候任總統特朗普的意思是提醒各個國家警惕核武器泛濫的威脅,必須對此進行控制。"
在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其軍事顧問召開2016年度總結會議後,特朗普在推特上發出了關于美國擴充核能力的言論,似乎是對普京的一種回應。
普京在會上提到,俄羅斯需要加強戰略核武的能力,特别是加強對目前反導彈系統的打擊能力。他同時強調,俄羅斯必須保持全球軍事及政治上的地位,對于俄邊境的保護能力尤為重要。
雖然此次特朗普并沒有透露更多關于擴充核能力的信息,但在競選過程中,他曾表示支持發展核項目,這與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奉行的政策大相庭徑。奧巴馬向美國人民承諾減少核泛濫并尋求和平,而特朗普的上台很可能改變這一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朗普發表上述言論之前幾個小時,俄羅斯總統普京曾指出,俄方應進一步增強其戰略核部隊的作戰能力,尤其是加強核打擊穿透敵方導彈防禦系統的能力。
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期間曾多次表示,沙特、日本等國應該擁有核武器,以便在沒有美國協助的情況下防範來自伊朗、朝鮮等國的威脅。
此前有報道稱,目前美國的核武器運載系統、潛艇、彈道導彈與轟炸機都已經接近服務壽命,需要維護翻修。預計未來30年内,美國在維護和升級現有核武器庫的開支将高達一萬億美元。而在發出這條推文前一天,特朗普剛剛同數名美國空軍、海軍高級将領會面,讨論"新增戰機的戰力和價格"等問題。
今年5月,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訪問日本廣島期間曾發聲,呼籲建立一個"沒有核武器的世界"。--BWCHINESE中文網注)
與此同時,2016年12月5日,著名紀錄片導演約翰·皮爾格最新執導的紀錄片《即将到來的對華戰争》在英國上映。著名紀錄片導演約翰·皮爾格的新作《即将到來的對華戰争》在英國上映。在紀錄片上映之前,導演約翰·皮爾格1日在《新國際主義者》雜志上發表了同名評論文章。
約翰·皮爾格(John Pilger),是1939年10月出生在澳大利亞悉尼。戰地記者、電影導演,現定居英國倫敦。他認為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都受帝國主義驅使,以強烈批評這些國家的外交政策聞名。他曾兩次獲得英國新聞界最高榮譽"年度記者"獎,還曾獲得"聯合國媒體和平獎"。
紀錄片《即将到來的對華戰争》揭示出美軍基地在中國周邊的分布情況
1967年,第一次造訪日本廣島時,我似乎還能感受到原子彈爆炸瞬間的灼熱。在一塊大石頭上,我看到了一個近乎完美的做出稍息姿勢的人:雙腿張開,背部彎曲着,手放在身體一側,似乎正在等待銀行開門。1945年8月6日上午8點15分,這個人的身體被熔進了岩石中。我盯着那個石頭上的人形看了一個多鐘頭,永遠都忘不了。很多年後我再次到訪廣島時,那塊大石頭不見了,被搬走了。在政治上,這是令人尴尬的。
我花了兩年時間拍攝紀錄片《即将到來的對華戰争》(The Coming War on China),影片展示了實實在在的證據,它告訴我們:談論核戰争并非隻是捕風捉影,核大戰的确是可能發生的。美國正在進行細緻的軍事準備,其規模自二戰結束以來前所未有。這些軍事力量出現在北半球,出現在俄羅斯西部邊境,出現在亞太地區,直指中國。
這裡面蘊含的巨大危險人所共知,但這種危險被消聲了,甚至被扭曲了:西方主流媒體的虛假報道鼓動着公衆内心的恐懼感,這一切貫穿了20世紀大部分時間。
如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複興,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的崛起正被美國視為對其主導人類事務神聖權力的重大威脅。
為了壓制中國的崛起勢頭,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了"重返亞洲"戰略,計劃在2020年之前将美國海軍力量的三分之二部署在亞太地區。今天,有400多個美軍基地包圍着中國,這些基地裡部署着炸彈、導彈,最為關鍵的是,還有核彈。這些基地分布在澳大利亞向北至日本和韓國,穿越亞歐大陸至阿富汗和印度,一位美國戰略家表示,這些基地構成了一個"完美的鎖鍊"。